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轉:枕戈待旦-林志昇

枕戈待旦
Awaiting a Legal War

2011年10月4日,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召開「台灣為何重要?」聽證會(Foreign Affairs Hearing on 「Why Taiwan Matters」 October 4, 2011). 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之助理國務卿(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Dr. Kurt Campbell,在會中提及:

Ultimately, it is in American interest to see democracy flourishes in Taiwan. One of the things that bind us most closely is the democratic experience. In January, Taiwan will be conducting a major election both the executive and the legislative level. The United States supports that election. We don't play favorites. We don't choose a candidate. we will work closely with any leader or leadership that emerges there.
最後,民主在台灣蓬勃發展是美國利益。其中與我們最有關連的是民主經驗。明年一月間「台灣」將舉辦「行政長官和立法委員」層級大選。美國支持該選舉。我們沒有偏愛。我們不選擇候選人。我們將與任何選出來之領導人密切合作。

然而,2012年1月1日,美聯社駐台北記者Peter Enav發表文章,指控美國在台灣選舉將近時,有所偏袒(Charges of US bias as Taiwan election nears)。可見,美國國務院在美國利益考量下,不惜被批評「說一套做一套」。


事實上,無論是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或是美聯社記者所稱「台灣」,毫無疑問, 是美國政府所據以模糊台灣法理地位之「台灣關係法」架構內,包含中國成份之「政治台灣」。事實上,就法理成面來說,舊金山和平條約第2條(b)架構內之 「法理台灣」,不應該且不包含「中國成份」在內才是正確 。

依1979年1月1日所發佈之「美中建交公報」,美國政府應是和代表「本土台 灣人(the people of Taiwan)」之「台灣民政府」建立「正式之非官方關係(formal while unofficial relations)」,而且,依1979年1月1日生效之「台灣關係法」,美國政府則是和管轄「在台灣的人(the people on Taiwan) 」之「台灣治理當局」建立「非正式之官方關係(informal while official relations)」。

流亡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稱:「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與美國並無邦交。」然而,事實剛好相反。美國雖不承認流亡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卻將其改名換姓成「台灣關係法架構內之台灣治理當局」簡稱「台灣」,以「非正式之官方」方式,繼續維持關係。

結合中國占領當局和中國流亡政府,所衍生本質為中國殖民政權之台灣治理當局,所扮演之雙重角色說明如下:

1. 以中國占領當局之立場,在美國國防部之認可下,代理台灣美國軍政府佔領日本台灣。

2. 以流亡中華民國政府之立場,透過美國在台協會和美國國務院,建立「非正式之官方」關係,延續美華間之傳統邦交。

台灣關係法架構內「台灣治理當局」所包含之「中國占領當局」成份,只是代理台灣美國軍政府,在日本台灣被占領領土之治理機關,無涉外交。而台灣治理 當局所包含之「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成份,則設有外交部以和美國國務院維持「非正式之官方關係」。因此,美國政府官員於2011年12月間,陸續訪問流亡在 台灣之「盟邦」,其實滿口胡說八道,並非無跡可尋。

「台灣民政府」向明仁天皇所提出之訴求,於2011年12月23日在日本皇居天長節一般參賀場合中,獲得明仁天皇善意回應。於是,可確定就法理而 言,台灣是美國總統占領中之日本天皇領土。在「日屬美占」架構內,美國國務院支持代理台灣美國軍政府占領日本台灣之「中國殖民政權」,讓佔領方之流亡中國 人和被占領方之本土台灣人,在「中華民國憲法」下選舉「中華民國總統(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其實是等同縱容中國流亡政府在日本台灣就地合法,誤導國際人士和台灣人誤以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然後,將當選人承認為「台灣治理當局行政 長官(Executive of the governing authorities on Taiwan)」,其根本就是等同縱容中國占領當局行「永久占領(permanent occupation」,企圖移轉日本台灣主權,讓人誤導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明顯違反美國憲法所承認之「萬國公法」。


「台灣民政府」和中華民國體制內之選舉完全無關,然基於美國國務院所支持以模糊台灣法理地位之「在台灣之大選(major election on Taiwan)」選舉,本身並「不合法(not lawful)」,有必要設法提醒美國總統:承認該選舉當選人為占領方之中華民國總統,或台灣治理當局行政長官,等於認同中國殖民政權永久占領日本天皇領 土,是為不正當、不應當、不恰當且不合國際法之政治處理。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福爾摩沙法理建國會  執行長
2012/01/05

 參考資料:

By PETER ENAV | AP
http://news.yahoo.com/charges-us-bias-taiwan-election-nears-0746438...
翻譯: 櫻川武藏

以下翻譯不代表本人或TCG之立場。

TAIPEI, Taiwan (AP) — Washington has been lavishing attention on Taiwan, stepping up official visits and saying it will likely allow visa-free travel to the U.S. The moves are raising suspicions that America is trying to influence a tight presidential election here in January.
台北台灣(美國聯合通信社)— 華盛頓對台灣的大選已經投以過度的關注,包括提昇官方層次的拜訪與宣布美國將可能允許免簽證去美國旅行。美國的這些行動讓人增強懷疑美國正試圖影響緊繃的在一月此地的總統選舉。

President Ma Ying-jeou has seized on Washington's favors, touting them as reasons voters should re-elect him. The Taipei Times, which supports his main opponent, Tsai Ing-wen, said in an editorial: "Foolhardy or malicious, inadvertent or by design, the U.S. has taken sides in next month's elections."
馬英九總統已經緊緊抓住華盛頓的恩惠幫助,他們利用此推銷為台灣選民應該再次選他連任之理由。支持馬英九主要對手蔡英文的台北時報在一篇社論稱: 「蠻橫硬幹或惡毒蓄意,偶然巧合或精心設計,美國已經在下個月的選舉中靠邊站。」

The U.S. denies doing so, but Tamkang University political scientist Edward Chen said the timing of the visa announcement just a few weeks before the Jan. 14 poll "carried political connotations."
美國否認會如此做法, 但是淡江大學政治學家陳一新稱,在一月14日大選前的僅幾個星期前宣佈免簽證的時機帶有「政治隱涵意義」

While the U.S. has influenced Taiwan's politics since it stationed military forces on the island during the Cold War, Washington has generally kept aloof i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自當時在冷戰時期美國開始在台灣島上駐防軍隊起,雖然美國政府一直在影響台灣的政局,華盛頓通常在總統選舉維持不加干涉的態度。

The de facto American embassy in Taipei said that Washington remains neutral this time too, wanting to see a free and fair vote in one of Asia's most dynamic democracies.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interfere in foreign elections," said Sheila Paskman, spokeswoman at the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nd that includes Taiwan's."
在台北的等同美國大使館的AIT說,這次選舉華盛頓是維持中間立場,希望在亞洲的最有民主動態的活動中看到一場自由與公平的投票選舉。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裴士蓮表示:「美國政府不會影響美國國外之選舉,這當然包括台灣的(選舉)」。

Whether or not Washington intended to boost Ma, its recent moves have reinforced perceptions that the U.S. sees its interests better served by him.
不論華盛頓是否意圖幫助支援馬英九,華盛頓的最近行動做法已經強化了美國認為馬英九的當選比較能符合美國的利益。

Ma has made his signature policy the tying of Taiwan's high-tech economy ever closer to China's lucrative markets. Beijing, which claims the island as its own, has been delighted, muting past threats of military force.
馬英九制定的重要政策就是將台灣的高科技經濟與支國的有利可圖的市場更為緊密的連結一起。宣稱台灣島嶼是其擁有的北京政府很高興馬英九的政策並停止叫囂過去的軍事威脅以為回應馬英九的親支政策。

The result has been to ease tensions across the 100-mile- (160-kilometer-) wide Taiwan Strait to their lowest level since China and Taiwan split amid civil war in 1949. That reduces the chances that the U.S. would be embroiled in a conflict at a time when it is trying to repair its economy, steady relations with Beijing and re-engage in East Asia after a decade of preoccupation with Iraq and Afghanistan.
馬英九親支政策的發展結果緩和了因(支國)的內戰,自1949年支國與台灣分開以來160公里寬的台灣海峽間的緊張關係。在試圖修補其國內經濟情況 以及在結束10年久的佔領伊拉克與阿富汗重後欲重新踏入連結東亞區域而欲與北京維持兩國間穩定關係之際,因此台灣海峽緊張關係之緩和,降低了美國將被捲入 一場戰爭衝突。

By contrast, Tsai's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supports formal independence from China, as opposed to the de facto independence Taiwan has now. Her predecessor as party leader, Chen Shui-bian, frequently angered Beijing — and gave America fits — when he was president from 2000-2008. Though Tsai has backed away from his brinksmanship with China, she has never publicly renounced independence.
相反的,蔡英文的民進黨支持台灣正式自支國獨立,採用反對現在的台灣事實獨立的狀態。她的前任黨領導人陳水扁當他在2000-2008年總統任內經常激怒北京,衝撞美國。雖然蔡英文躲躲閃閃要遠離過去陳水扁的與支國戰爭邊緣威脅政策,但她從未公開宣稱要放棄台灣獨立。

There is "no doubt in my mind that Washington would be more comfortable with a Ma w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pecialist Arthur Waldron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rote in an email. "One of the traditional and overwrought fears in D.C. is that a DPP administration will come in and 'make trouble.'"
賓州大學的國際關係專家Arthur Waldron在他的網際發信中寫稱:「在我的想法中,毫無疑問的華盛頓將對馬英九贏得選舉感到更舒服」;「在華盛頓特區的傳統與莫大的擔憂之一就是民進黨重新取得政權與“製造麻煩”」。

Polls show a very tight race. Though Ma holds a slight edge, a surge by third-party candidate James Soong — a former member of Ma's Nationalist Party — would likely take more votes away from Ma than Tsai.
投票民調顯示這是一場非常接近的選戰。僅管馬英九民調顯示保有些微領先,馬的國民黨前黨員的第三黨候選人宋楚瑜的衝擊將可能從馬的支持者中比從蔡的支持者中奪取較多的選票。

Ma has campaigned as the candidate most capable of building ties with China without sacrificing Taiwan's close link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still its most important partner 33 years after Washington transferred its recognition from Taipei to Beijing as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在華盛頓改變從台灣轉變成北京為代表支國政府後33年以來,承認打的競選戰略是宣傳他是一位最能與支國建立新的關係而又不會犧牲台灣的與美國緊密連繫關係的候選人,馬英九確是美國最為重要的合伙人。

The U.S. is legally obligated to provide Taiwan with weapons to defend itself against a possible Chinese attack and maintains a large commercial presence on the island, with $20 billion in investments.
法律上美國有義務提供台灣武器以自我防衛支國可能的攻擊以及目前在台灣約200億美金的大規模商業投資。

With many Taiwanese visiting the U.S. frequently, visa-free travel would be a popular move. After the American Institute announced that the program could begin soon if a U.S. investigation finds no problems with Taiwan's security procedures, Ma called it "a major diplomatic breakthrough" that raises Taiwan-U.S. relations to their highest point in 30 years.
基於很多台灣人頻繁的拜訪美國,免簽證旅行將是一項很受歡迎的推動政策成果。在AIT宣佈假如調查的結果發現台灣的安全程序沒有問題的話,免簽證計 劃將可能不久可以實施,對此宣佈,馬英九宣稱其為: 「在30年來提昇台美關係至最高點的“一項重要的外交突破”」。(美國在台協會宣布,台灣已獲提名加入美國免簽證計劃 (Visa Waiver Program)。http://www.ait.org.tw/zh/pressrelease-pr1170.html)。

Earlier this month the head of the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puty energy secretary made visits to Taiwan that were heavily publicized by the American Institute. Such visits have been rare in recent years, to prevent China from charging that Washington is reneging on its recognition of Beijing.
這個月初,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與美國能源部副部長的訪問台灣被美國在台協會猛烈公開宣傳。這類的訪台在最近幾年很少發生,為的是避免造成支國的指控華盛頓違反對北京政府承認的食言行為。

(櫻川註: 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署長拉吉夫‧沙赫 (Rajiv Shah) 是接受美國在台協會(AIT)的邀請12月1日至2日訪台,http://www.ait.org.tw/zh/pressrelease-pr1165.html。美國能源部副部長丹尼爾‧伯納曼 (Daniel B. Poneman) 於12月12日至14日訪問台北,作為他亞洲之行的其中一站。伯納曼副部長將是十年來訪台最高階的美國官員。http://www.ait.org.tw/zh/pressrelease-pr1168.html。)。


Tsai and her campaign have minimized criticism, fearing that a tiff with Washington would cost her votes. She traveled to Washington in September to meet with officials and try to set them at ease about her leadership.
蔡英文與她的競選活動對美國的挺馬做為採取低限度的批判,擔心若與華盛頓的口角指摘將讓她的選舉付出代價。2011年9月蔡英文訪問華盛頓去與美國官員見面並企圖要說服他們對她領導能力的不必擔心。

Amid that outreach, the Financial Times quoted an unnamed U.S. official as saying that Tsai had created doubts about her ability to maintain stable China-Taiwan relations — a statement that caused a firestorm in the Taiwanese media, which saw it as evidence of U.S. meddling.
Ultimately, analysts say what's at stake is the best way for a small, democratic island to coexist with a powerful China.
在那次訪問中,金融時報引述一位未署名的美國官員的話指稱:「關於維持支那與台灣穩定關係的領導能力,蔡英文讓人引起對她的懷疑。」;此聲明在台灣的媒體引起一場大火風爆,此聲明被外界認定為是美國干預的證據。
總結而論,分析家指稱: 對一個小的民主島嶼台灣之要與一個強大的支國共存的上策就是「瞭解什麼是生死關頭」。

"Washington is intervening quietly in Taiwan's elections," said June Teufel Dreyer, an Asia expert at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What the State Department seems to want is a gradual folding of Taiwan into (China) — a bit like watching one of those protoplasmic creatures oozing around and eventually incorporating its prey. No eagle sinks talons into fish or cat grabs struggling bird, just slow integration."
在麥阿密大學的一位亞洲問題專家June Teufel Dreyer指出: 「華盛頓正靜巧巧的暗中干預台灣的選舉」;「美國國務院似乎所要的是一個緩慢的讓其加工被納入(支國)的台灣) — —就很像所看到的一隻變形蟲將觸足體延伸先包圍住獵物然後最終將其併吞成為一體」。「不是如急獵鷹伸爪入水捕魚或如猛貓抓補爭紮中的小鳥,而是慢慢的併吞 蠶食~」。


翻譯: 櫻川武藏 (台灣民政府 國安參謀聯席會議 委員 )

轉:美華同盟 The US-ROC Allian-林志昇


美華同盟 The US-ROC Allian

台灣媒體報導:「美國在台協會技術組組長『安強(John Anderson)』上校』
,2012年1月9日赴台灣媒體報導:「美國在台協會技術組組長『安強(John Anderson)』上校』
,2012年1月9日赴『中華民國』陸軍司令部,代表美國陸軍部頒贈軍功獎章給已故之『中華民國』陸軍范嘉榮上校,表彰其駐美期間之功績。」流亡的中華民國國防部稱:「獎章是由美國陸軍部部長麥克修(John McHugh)及陸軍人力資源司司長斐若斯共同簽署。」美國和流亡中國殖民政權在台之同盟關係,真實情況分析如下:
結合中國占領當局和中國流亡政府在台灣,所衍生本質為中國殖民政權之台灣治理當局,所扮演之雙重角色是:
1. 以流亡中華民國政府立場,透過美國在台協會和美國國務院,建立「非正式之官方關係(informal official relations)」,延續美華間之傳統邦交。換言之:美國國務院和中國殖民政權成份中,,蔣介石總統領導之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有「外交關係」。
2. 以中國占領當局之立場,在美國國防部之認可下代理台灣美國軍政府,佔領日本台灣。
舊金山和平條約第23條(a)架構內,包括美國陸海空三軍之美國軍方,和中國殖民政權成份中,蔣介石元帥所領導之中國占領當局有源於政治運作之「代理關係」。美國國防部一方面是依占領義務保護日本台灣,另一方面則是基於美國利益考量,依美國國務院之反共政策,認可同為反共陣營之蔣介石元帥,代理美國軍事政府占領日本台灣。在戰爭法架構內,美國軍方尤其是海軍,和「台灣民政府」有源於法理規範之「從屬關係」,依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之占領模式,「台灣民政府」應是從屬於美國海軍軍政府之民事治理機關。
美國軍方是因「政治運作」而認可流亡中華民國之軍隊代理美軍占領日本台灣,然是受「法理規範」而承認從屬於台灣美國軍政府之「台灣民政府」,美國和「中華民國」既為傳統友邦,雙方互贈勳章以行軍事交流乃稀鬆平常。美國陸軍部頒贈勳章給「中華民國」陸軍軍官,並無法否認美國海軍和「台灣民政府」有法理從屬關係,只是說明美國陸軍和在台灣之「中華民國」陸軍有盟軍關係。然而,自2010年6月29日中國之國共政權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完成和解,前嫌盡釋、恩仇已泯,衍生「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之概念。如今不知為何而戰?也不知為誰而戰的「中華民國」軍隊?不再是美軍過去得以推心置腹、肝膽相照之反共盟軍。
台灣在法理上是美國總統所占領之日本天皇領土,美國國防部在台灣關係法架構內,將「在台灣之中華民國陸軍(Republic of China army on Taiwan)稱為『台灣陸軍(Taiwan army)』,配合美國國務院模糊台灣法理地位,嚴重違反軍事占領必須遵從之萬國公法,無正當性。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福爾摩沙法理建國會  執行長
2012/01/12
參考資料 1:
已故上校范嘉榮 美頒軍功獎章 中央社2012年1月8日
(中央社記者陳培煌台北8日電)美國在台協會明天將代表美陸軍頒贈軍功獎章給已故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范嘉榮上校,表彰其駐美期間的功績;軍方說,這是美軍20多年來除戰爭傷亡人員,頒給台灣軍職的最高獎章。
軍方表示,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技術組組長安強上校(John Anderson)9日將率團至陸軍司令部頒贈獎章。
過去台灣軍職人員駐美表現優異時,曾獲得美軍贈予的感謝狀,而范嘉榮所獲得的軍功獎章是美軍20多年來頒贈給台灣軍職人員的最高獎章。
軍方說,范嘉榮99年10月因血癌病逝於三軍總醫院後,AIT就有此一頒贈獎章的構想,一直到去年12月正式核定。
國防部表示,AIT日前致函陸軍司令部,為表彰陸軍已故范嘉榮上校於2008至2010年擔任駐美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軍協組陸軍秘書期間的卓越功績,依據美國總統1969年頒布的行政命令規定,美陸軍部日前同意頒贈軍功獎章,授予其遺孀李佳玲,以緬懷范嘉榮推動台美軍事交流貢獻。
國防部說,獎章由美陸軍部部長麥克修(John McHugh)及陸軍人力資源司司長斐若斯共同簽署。
國防部表示,AIT來函內容指出,范嘉榮不但專業、傑出、果斷,並展現卓越外交手腕,於駐美期間,承辦國防會談,及高階人員赴美參訪等重大工作,使台美雙方軍事合作更加密切。范嘉榮卓越貢獻對中華民國陸軍所屬各級幹部樹立良好典範。
范嘉榮為陸官正79年班、美維吉尼亞軍校1992年班畢業、美喬治城大學碩士、國防大學陸軍指參學院、美國戰爭學院函授班畢業。1010108
(陸軍司令部提供)中央社 101年1月8日

參考資料 2: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
紀念太平洋戰爭70周年 (1941年12月8日 - 2011年12月8日)
美國當地時間12月8日(周三)紀念日本奇襲珍珠港70周年,因為這個「羞恥日」讓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全國各地都有紀念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奇襲的紀念活動,最大的活動是在夏威夷的奇襲所在地歐胡島。星期三早上7点55分將舉行默哀,這是日本帝海軍開始奇襲的時刻。
RE: 這個時刻,台灣民政府應邀參加「秋季定例懇親會(JANAFA)」的討論宴會,三方首先進行二小時的會商,接著舉行宴會,這充分明美國海軍和台灣民政府之關係已經進入新的階段。
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軍大將東條英機就任日本首相,不到兩個月,下令奇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開啟了「美日太平洋戰爭」。日軍在戰爭初期,節節勝利而勢如破竹。然而,日本海軍在1942年6月5日至7日間與美國海軍發生「中途島戰役(Battle of Midway)」,失利後,失去主導太平洋戰爭能力,情勢逆轉,使日軍從攻勢轉為守勢,美國當局意會到戰勝日本只是遲早而已。
美軍在「跳島戰術(Island hopping strategy)」架構內,時任「美國陸軍遠東區總司令(Commander in Chief of U.S. Army Forces Far East)」之陸軍上將麥克阿瑟將軍主張攻擊菲律賓,跳過台灣,攻擊琉球,再攻入日本本土,時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Commander in Chief of U.S. Pacific Fleet)」之海軍上將尼米茲將軍,主張跳過菲律賓,直接攻擊台灣後,跳過琉球,直搗日本本土。美國海陸兩元帥當時各持己見,無交集。美國羅斯福總統最終是採納麥克阿瑟將軍提案,於是,台灣免受戰火洗禮,幸運逃過一劫。
美國太平洋艦隊指揮官「尼米茲上將(Fleet Admiral Chester W. Nimitz)」1945年3月26日登陸沖繩縣那霸市西方約40公里之慶良間諸島後,以美國海軍元帥Chester W. Nimitz名義,公佈「美國海軍軍政府佈告第一號」,即所謂「尼米茲佈告」。,於1945年4月1日登陸沖繩本島後以同樣名義再發佈一次,4月5日成立琉球列島美國軍政府。當時是由海軍上將Chester W. Nimitz任最高位之「軍政長官(Military Govenor)」,由海軍中將Richmond K. Turner任次位之「軍政府長官(Chief Military Government Officer)」,由陸軍准將Christ任「軍政府副長官(Deputy Commander, Military Government)」。
依1945年9月2日發佈盟軍最高統帥第一號命令d項,琉球日軍最高指揮官是向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投降。
d. The senior Japanese commanders and all ground, sea, air and auxiliary forces in the Japanese Mandated Islands, Ryukyus, Bonins, and other Pacific Islands shall surrender to the Commander in Chief U. S. Pacific Fleet.
直至1946年7月1日後,琉球列島美國軍政府由海軍移轉予陸軍運作。
即使是依陸軍上將麥克阿瑟將軍提案,跳過台灣而攻擊琉球,琉球列島美國軍政府是由海軍上將尼米茲所設立。因此,設使羅斯福總統採用尼米茲將軍提案,跳過菲律賓而攻擊台灣,則台灣美國軍政府及其轄下之台灣民政府,勢必也將是由海軍上將尼米茲設立。可知,台灣民政府和美國海軍方面必然是有所關連。
1979年美國國會制定台灣關係法過程中,有關培爾參議員(Senator Claiborne Pell)之記事:
"The human rights provision was brought up while both Pell and Helms were present. Both Senators asked to be heard on this specific issue, but for quite different reasons.  Pell explained to the other conferees that the reason for his insistence on this provision was 'somewhat personal'.  He apologized to his Senate colleagues for having told the story many times then went on to recite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of studying Taiwan issues in a military government school at Columbia University during WWII.  He concluded by stating this experience had convinced him to launch a personal crusade for the human rights of Formosans."人權條款在Pell及Helms兩者皆出席時被提出。兩位參議員要求對此特定議題發言,然是為了非常不同的理由。Pell向其他與會議員說明,他之所以堅持這個條款,多少是有些個人因素。他因已多次說過這個故事,向其參議院同事道歉後,接著敘述他在二次大戰期間在哥倫比亞大學海軍軍事政府學院(the Naval School of Military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研讀台灣問題之個人經驗。他以陳述這個,讓他自覺要為福爾摩沙人之人權,投身個人聖戰的經驗作為結論。由Pell參議員發言可得知,美國原有在攻打並佔領福爾摩沙後,親自成立福爾摩沙美國軍政府之計劃。
1942年6月9日,美國「海軍部副主管辦公室(the Office of the Vic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下指令予美國「海軍人事部門主管(the Chief of the Bureau of Naval Personnel)」:委託位於紐約之哥倫比亞大學規劃48週有關「軍事政府管理(administration of military government)」課程,以訓練海軍人員,即所謂「哥倫比亞行動(Operation Columbia)」,其中包括在占領日本台灣後運作台灣美國海軍軍政府。自1942年8月17日起,有29名海軍軍屬,以海軍軍官身分接受10個月嚴格之高層次國際事務訓練,而Pell參議員就是曾經參與該計劃成員之一。當時在美國,除了哥倫比亞大學外,普林斯頓大學亦設有「海軍軍事政府學院(the Naval School of Military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可見,當時在占領地設立軍事政府是美國海軍任務之一。
因此,台灣民政府代表於2011年11月30日出席鞏固美日軍事同盟之日美海軍「秋季定例懇親會(JANAFA)」,具有重大意義。美國如是親自占領台灣,成立占領當局勢必是海軍系統之軍事政府。基於台灣民政府應是「從屬於美國海軍軍政府(subordinate to U.S. Naval Military Government)」,台灣民政府有參與該會,被要求和美國海軍建立「實質往來」關係,有正當性和必要性。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福爾摩沙法理建國會  執行長
2011/12/08
參考資料 3:
美國海軍後記  United States Navy
曾協助彭明敏教授1970年1月3日逃離台灣的美國衛理公會傳教士唐培禮(Milo Thornberry),將他在台灣救援政治犯的經歷撰寫成書,並以當年美國國務院嘲諷他的字眼「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台灣白色恐怖」作為書名,2011年12月10日舉辦新書發表會,書中提及:
在1971年初,由於日本台獨聯盟幹部「宗像隆幸」透過「阿部賢一」交付爆裂物原料給謝聰敏先生,以致謝聰敏和魏廷朝在1971年2月23日被捕入獄。
謝聰敏坐牢期間,想辦法把信件帶到美國海軍醫學研究所,然而,這封信遭攔截,竟被轉交給流亡在台的國民政府的參謀總長,害他遭受更加慘烈的酷刑,幾乎命喪黃泉。多年後,謝聰敏先生撰文提及:「在台灣海峽巡邏的美國海軍,目的不只是為了台灣安全,也捍衛蔣介石的戒嚴統治。」
美軍1979年大量撤離台灣前,在台北榮總醫院附近所設立「美國海軍醫院」,實際上就是美國海軍方面曾打算長期在台灣經營之證明。
美國海軍不只是在戰爭法架構內,和現今的「台灣民政府」有「法理關係」,實際上,在舊金山和平條約第23條(a)架構內,也和中國殖民政權成份中,蔣介石元帥所領導之中國占領台灣當局有「代理關係」。而美國國務院則是和中國殖民政權成份中,蔣中正流亡總統所領導之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有「政治關係」。於是,美國海軍一方面是依占領義務保護台灣領土,另一方面則是基於美國利益考量,依美國國務院之反共政策,認可同為反共陣營之蔣介石元帥代理美國軍事政府占領台灣領土,依軍事占領之威權治理台灣人民,形成所謂「白色恐怖。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福爾摩沙法理建國會 執行長
2011/12/12『中華民國』陸軍司令部,代表美國陸軍部頒贈軍功獎章給已故之『中華民國』陸軍范嘉榮上校,表彰其駐美期間之功績。」流亡的中華民國國防部稱:「獎章是由美國陸軍部部長麥克修(John McHugh)及陸軍人力資源司司長斐若斯共同簽署。」美國和流亡中國殖民政權在台之同盟關係,真實情況分析如下:
結合中國占領當局和中國流亡政府在台灣,所衍生本質為中國殖民政權之台灣治理當局,所扮演之雙重角色是:
1. 以流亡中華民國政府立場,透過美國在台協會和美國國務院,建立「非正式之官方關係(informal official relations)」,延續美華間之傳統邦交。換言之:美國國務院和中國殖民政權成份中,,蔣介石總統領導之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有「外交關係」。
2. 以中國占領當局之立場,在美國國防部之認可下代理台灣美國軍政府,佔領日本台灣。
舊金山和平條約第23條(a)架構內,包括美國陸海空三軍之美國軍方,和中國殖民政權成份中,蔣介石元帥所領導之中國占領當局有源於政治運作之「代理關係」。美國國防部一方面是依占領義務保護日本台灣,另一方面則是基於美國利益考量,依美國國務院之反共政策,認可同為反共陣營之蔣介石元帥,代理美國軍事政府占領日本台灣。在戰爭法架構內,美國軍方尤其是海軍,和「台灣民政府」有源於法理規範之「從屬關係」,依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之占領模式,「台灣民政府」應是從屬於美國海軍軍政府之民事治理機關。
美國軍方是因「政治運作」而認可流亡中華民國之軍隊代理美軍占領日本台灣,然是受「法理規範」而承認從屬於台灣美國軍政府之「台灣民政府」,美國和「中華民國」既為傳統友邦,雙方互贈勳章以行軍事交流乃稀鬆平常。美國陸軍部頒贈勳章給「中華民國」陸軍軍官,並無法否認美國海軍和「台灣民政府」有法理從屬關係,只是說明美國陸軍和在台灣之「中華民國」陸軍有盟軍關係。然而,自2010年6月29日中國之國共政權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完成和解,前嫌盡釋、恩仇已泯,衍生「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之概念。如今不知為何而戰?也不知為誰而戰的「中華民國」軍隊?不再是美軍過去得以推心置腹、肝膽相照之反共盟軍。
台灣在法理上是美國總統所占領之日本天皇領土,美國國防部在台灣關係法架構內,將「在台灣之中華民國陸軍(Republic of China army on Taiwan)稱為『台灣陸軍(Taiwan army)』,配合美國國務院模糊台灣法理地位,嚴重違反軍事占領必須遵從之萬國公法,無正當性。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福爾摩沙法理建國會  執行長
2012/01/12
參考資料 1:
已故上校范嘉榮 美頒軍功獎章 中央社2012年1月8日
(中央社記者陳培煌台北8日電)美國在台協會明天將代表美陸軍頒贈軍功獎章給已故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范嘉榮上校,表彰其駐美期間的功績;軍方說,這是美軍20多年來除戰爭傷亡人員,頒給台灣軍職的最高獎章。
軍方表示,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技術組組長安強上校(John Anderson)9日將率團至陸軍司令部頒贈獎章。
過去台灣軍職人員駐美表現優異時,曾獲得美軍贈予的感謝狀,而范嘉榮所獲得的軍功獎章是美軍20多年來頒贈給台灣軍職人員的最高獎章。
軍方說,范嘉榮99年10月因血癌病逝於三軍總醫院後,AIT就有此一頒贈獎章的構想,一直到去年12月正式核定。
國防部表示,AIT日前致函陸軍司令部,為表彰陸軍已故范嘉榮上校於2008至2010年擔任駐美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軍協組陸軍秘書期間的卓越功績,依據美國總統1969年頒布的行政命令規定,美陸軍部日前同意頒贈軍功獎章,授予其遺孀李佳玲,以緬懷范嘉榮推動台美軍事交流貢獻。
國防部說,獎章由美陸軍部部長麥克修(John McHugh)及陸軍人力資源司司長斐若斯共同簽署。
國防部表示,AIT來函內容指出,范嘉榮不但專業、傑出、果斷,並展現卓越外交手腕,於駐美期間,承辦國防會談,及高階人員赴美參訪等重大工作,使台美雙方軍事合作更加密切。范嘉榮卓越貢獻對中華民國陸軍所屬各級幹部樹立良好典範。
范嘉榮為陸官正79年班、美維吉尼亞軍校1992年班畢業、美喬治城大學碩士、國防大學陸軍指參學院、美國戰爭學院函授班畢業。1010108
(陸軍司令部提供)中央社 101年1月8日

參考資料 2: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
紀念太平洋戰爭70周年 (1941年12月8日 - 2011年12月8日)
美國當地時間12月8日(周三)紀念日本奇襲珍珠港70周年,因為這個「羞恥日」讓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全國各地都有紀念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奇襲的紀念活動,最大的活動是在夏威夷的奇襲所在地歐胡島。星期三早上7点55分將舉行默哀,這是日本帝海軍開始奇襲的時刻。
RE: 這個時刻,台灣民政府應邀參加「秋季定例懇親會(JANAFA)」的討論宴會,三方首先進行二小時的會商,接著舉行宴會,這充分明美國海軍和台灣民政府之關係已經進入新的階段。
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軍大將東條英機就任日本首相,不到兩個月,下令奇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開啟了「美日太平洋戰爭」。日軍在戰爭初期,節節勝利而勢如破竹。然而,日本海軍在1942年6月5日至7日間與美國海軍發生「中途島戰役(Battle of Midway)」,失利後,失去主導太平洋戰爭能力,情勢逆轉,使日軍從攻勢轉為守勢,美國當局意會到戰勝日本只是遲早而已。
美軍在「跳島戰術(Island hopping strategy)」架構內,時任「美國陸軍遠東區總司令(Commander in Chief of U.S. Army Forces Far East)」之陸軍上將麥克阿瑟將軍主張攻擊菲律賓,跳過台灣,攻擊琉球,再攻入日本本土,時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Commander in Chief of U.S. Pacific Fleet)」之海軍上將尼米茲將軍,主張跳過菲律賓,直接攻擊台灣後,跳過琉球,直搗日本本土。美國海陸兩元帥當時各持己見,無交集。美國羅斯福總統最終是採納麥克阿瑟將軍提案,於是,台灣免受戰火洗禮,幸運逃過一劫。
美國太平洋艦隊指揮官「尼米茲上將(Fleet Admiral Chester W. Nimitz)」1945年3月26日登陸沖繩縣那霸市西方約40公里之慶良間諸島後,以美國海軍元帥Chester W. Nimitz名義,公佈「美國海軍軍政府佈告第一號」,即所謂「尼米茲佈告」。,於1945年4月1日登陸沖繩本島後以同樣名義再發佈一次,4月5日成立琉球列島美國軍政府。當時是由海軍上將Chester W. Nimitz任最高位之「軍政長官(Military Govenor)」,由海軍中將Richmond K. Turner任次位之「軍政府長官(Chief Military Government Officer)」,由陸軍准將Christ任「軍政府副長官(Deputy Commander, Military Government)」。
依1945年9月2日發佈盟軍最高統帥第一號命令d項,琉球日軍最高指揮官是向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投降。
d. The senior Japanese commanders and all ground, sea, air and auxiliary forces in the Japanese Mandated Islands, Ryukyus, Bonins, and other Pacific Islands shall surrender to the Commander in Chief U. S. Pacific Fleet.
直至1946年7月1日後,琉球列島美國軍政府由海軍移轉予陸軍運作。
即使是依陸軍上將麥克阿瑟將軍提案,跳過台灣而攻擊琉球,琉球列島美國軍政府是由海軍上將尼米茲所設立。因此,設使羅斯福總統採用尼米茲將軍提案,跳過菲律賓而攻擊台灣,則台灣美國軍政府及其轄下之台灣民政府,勢必也將是由海軍上將尼米茲設立。可知,台灣民政府和美國海軍方面必然是有所關連。
1979年美國國會制定台灣關係法過程中,有關培爾參議員(Senator Claiborne Pell)之記事:
"The human rights provision was brought up while both Pell and Helms were present. Both Senators asked to be heard on this specific issue, but for quite different reasons.  Pell explained to the other conferees that the reason for his insistence on this provision was 'somewhat personal'.  He apologized to his Senate colleagues for having told the story many times then went on to recite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of studying Taiwan issues in a military government school at Columbia University during WWII.  He concluded by stating this experience had convinced him to launch a personal crusade for the human rights of Formosans."人權條款在Pell及Helms兩者皆出席時被提出。兩位參議員要求對此特定議題發言,然是為了非常不同的理由。Pell向其他與會議員說明,他之所以堅持這個條款,多少是有些個人因素。他因已多次說過這個故事,向其參議院同事道歉後,接著敘述他在二次大戰期間在哥倫比亞大學海軍軍事政府學院(the Naval School of Military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研讀台灣問題之個人經驗。他以陳述這個,讓他自覺要為福爾摩沙人之人權,投身個人聖戰的經驗作為結論。由Pell參議員發言可得知,美國原有在攻打並佔領福爾摩沙後,親自成立福爾摩沙美國軍政府之計劃。
1942年6月9日,美國「海軍部副主管辦公室(the Office of the Vic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下指令予美國「海軍人事部門主管(the Chief of the Bureau of Naval Personnel)」:委託位於紐約之哥倫比亞大學規劃48週有關「軍事政府管理(administration of military government)」課程,以訓練海軍人員,即所謂「哥倫比亞行動(Operation Columbia)」,其中包括在占領日本台灣後運作台灣美國海軍軍政府。自1942年8月17日起,有29名海軍軍屬,以海軍軍官身分接受10個月嚴格之高層次國際事務訓練,而Pell參議員就是曾經參與該計劃成員之一。當時在美國,除了哥倫比亞大學外,普林斯頓大學亦設有「海軍軍事政府學院(the Naval School of Military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可見,當時在占領地設立軍事政府是美國海軍任務之一。
因此,台灣民政府代表於2011年11月30日出席鞏固美日軍事同盟之日美海軍「秋季定例懇親會(JANAFA)」,具有重大意義。美國如是親自占領台灣,成立占領當局勢必是海軍系統之軍事政府。基於台灣民政府應是「從屬於美國海軍軍政府(subordinate to U.S. Naval Military Government)」,台灣民政府有參與該會,被要求和美國海軍建立「實質往來」關係,有正當性和必要性。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福爾摩沙法理建國會  執行長
2011/12/08
參考資料 3:
美國海軍後記  United States Navy
曾協助彭明敏教授1970年1月3日逃離台灣的美國衛理公會傳教士唐培禮(Milo Thornberry),將他在台灣救援政治犯的經歷撰寫成書,並以當年美國國務院嘲諷他的字眼「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台灣白色恐怖」作為書名,2011年12月10日舉辦新書發表會,書中提及:
在1971年初,由於日本台獨聯盟幹部「宗像隆幸」透過「阿部賢一」交付爆裂物原料給謝聰敏先生,以致謝聰敏和魏廷朝在1971年2月23日被捕入獄。
謝聰敏坐牢期間,想辦法把信件帶到美國海軍醫學研究所,然而,這封信遭攔截,竟被轉交給流亡在台的國民政府的參謀總長,害他遭受更加慘烈的酷刑,幾乎命喪黃泉。多年後,謝聰敏先生撰文提及:「在台灣海峽巡邏的美國海軍,目的不只是為了台灣安全,也捍衛蔣介石的戒嚴統治。」
美軍1979年大量撤離台灣前,在台北榮總醫院附近所設立「美國海軍醫院」,實際上就是美國海軍方面曾打算長期在台灣經營之證明。
美國海軍不只是在戰爭法架構內,和現今的「台灣民政府」有「法理關係」,實際上,在舊金山和平條約第23條(a)架構內,也和中國殖民政權成份中,蔣介石元帥所領導之中國占領台灣當局有「代理關係」。而美國國務院則是和中國殖民政權成份中,蔣中正流亡總統所領導之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有「政治關係」。於是,美國海軍一方面是依占領義務保護台灣領土,另一方面則是基於美國利益考量,依美國國務院之反共政策,認可同為反共陣營之蔣介石元帥代理美國軍事政府占領台灣領土,依軍事占領之威權治理台灣人民,形成所謂「白色恐怖。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福爾摩沙法理建國會 執行長
20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