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問題
Replying to Questions
Three questions:
1) On 8/15/1945, there was this 玉音放送 that the Japanese Emperor personally announced Japan's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how would this affect his Majesty's sovereignty over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in terms of Dulles'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even if Dulles has mistaken Taiwan as a Japanese colony?
杜勒斯於1951年1月29日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吉田茂第一次會談中直言:
如果是在三年前簽訂和平條約,對日本而言,想必會簽下遠比今日更為不利的條件。而今天,我們並不是以勝者的身份要敗者簽訂和平條約,而是以友邦的身份來思考這份合約。
杜勒斯於1951年2月10日赴日本皇宮謁見裕仁天皇:
Ambassador Dulles said that he hoped the Emperor would lend his support, if necessary, to the proposed treaty, as, in his opinion, it is desirable that the Japanese people as a whole support the treaty which we believed to be fair and reasonable. The Emperor again expressed his concurrence and said he was fully in accord with the concepts mentioned.
杜勒斯大使說:如有必要,他希望天皇會支持這個所提議的條約。他的看法是期望全體日本人民能支持這個,我們相信將是公平且合理的條約。天皇再次表示贊同,並稱他與這個所提及的概念是完全一致。
由以上歷史事實可知:美國是在和日本已「化敵為友」氣氛下,主導對日和約之擬訂。所謂公平(fair),應是指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懲罰是在所難免;所謂 合理(reasonable),應是指懲罰是「死罪可免而活罪難逃」,適度即可。舊金山和平條約Article 2之所謂放棄條款(renunciatory article
),是只規定日本政府對所指定領土放棄領土權,並無要求日本天皇放棄任何以天皇為最終擁有者(ultimate owner)之領土主權,其中當然包括台灣。
日本天皇和舊金山和平條約事實上並無關連,儼然是局外人:
The Emperor expressed appreci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friendly manner in which the "negotiations"had been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Dulles Mission and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天皇為杜勒斯使節團和日本政府在友善態度中進行「交涉」向美國致謝。
Surrendering to the conqueror, usually but not necessarily, results in a territorial cession to the conqueror. Reviewing the processes during the negotiations for the Peace Treaty with Japan, Mr. Dulles never tried to remove the ownership of Taiwan from the Japanese Emperor, while just deprived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of its rights of sovereignty over Taiwan.
向征服者投降,通常但並非必然,導致領土讓與征服者。回顧在斡旋對日和約之過程中,杜勒斯從未企圖移除日本天皇對台灣之所有權,只剝奪日本政府對台灣之主權權利。
事實上,在杜勒斯為對日和約第2條(放棄條款)及第3條(託管條款)所設計之公式(formula)架構內,凡是適用萬國公法之日本固有領土,都不致被割讓出去。別忘了,無論是杜魯門總統、麥克阿瑟將軍或杜勒斯大使,對日本天皇都是非常友善的。
2) It seems to me that 東條was delegated with the Emperor's "war power", and he took the responsibility himself to spare the Emperor's in stead. This should be the case since 大政奉還after 幕府之治 and Maiji reformation, isn't it?
1868年大政奉還後,於1890年所施行之明治憲法,是當時大日本帝國之根本大法。其結合普魯士及英國模式,而為立憲君主制和絕對君主制之混合政體。理 論上,天皇是國家最高統治者,而由樞密院選出之首相所組成之內閣是其屬下;實際上,天皇是擁有領土處分權之國家元首,然首相是擁有領土治理權之政府首腦。
大日本帝國憲法第13條:天皇得以宣戰、媾和及締約(The Emperor declares war, makes peace, and concludes treaties.),是以宣戰權是歸天皇。然而,東條英機在1941年10月18日以日本軍隊最高指揮官身份,出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兼內務大臣後,開始 運作所謂「東條獨裁」,以軍事強人態勢支配整個日本,於1941年12月7日下令日本艦隊攻擊珍珠港,於是爆發太平洋戰爭。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y the United States Political Adviser to SCAP (Sebald) Tokyo, February 10, 1951
Subject: Audience with the Japanese Emperor(謁見日本天皇)
Pursuant to arrangements made this morning, Ambassador and Mrs. Dulles, Mrs. Sebald and I proceeded to the Imperial Palace in Tokyo for the purpose of having audience with Emperor Hirohito. ..........
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之美國政治顧問席波,所擬之1951年2月10日會談備忘錄中提及:杜勒斯大使夫婦及席波夫婦一行四人,照所作安排,在早上前往位於東京之皇宮謁見裕仁天皇. ..........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conversation, the Emperor said that he was fully aware that Japanese troops had committed many misdeeds in other countries, and that for this reason the peoples of Asia probably were not friendly to the Japanese. ......... He also said that he was very sorry not to have had the power to prevent Japan from making war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at under the existing circumstances there was little that he could do.
在交談過程中,天皇說他完全知悉日本軍隊在其他國家所犯罪行,致使亞洲民族或許對日本人不友善。.......他也說,他非常抱歉沒有能力阻止日本向美國開戰, 在當時情況下,他實在是無能為力。
杜勒斯是於1951年2月21日離開日本,在將近兩個月後之4月16日,再度赴東京與日本政府進行第二次交涉。事實上,杜勒斯在兩度赴日本交涉期間,曾三度赴皇宮謁見裕仁天皇,討論美日關係之問題。
早在1945年9月25日,裕仁天皇接受「紐約時報」記者採訪時即已宣稱:是東條英機下令攻擊美國珍珠港,而非他授意。1951年2月10日,裕仁天皇親口向杜勒斯重申他對太平洋戰爭之立場。
鑒於太平洋戰爭是日本第40代首相東條英機所主導發動,裕仁天皇是處於被動角色,在日本投降後,美國當局的政策是保留天皇制。然而,中華民國、蘇聯、澳洲 和菲律賓等同盟國,以及美國國內輿論則是強烈要求懲處天皇,廢除天皇制、最後是由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發揮關鍵影響力,基於裕仁天皇並不需為太平洋戰 爭負主要責任,免除裕仁天皇戰爭責任,從而確保了日本之天皇制。
3) There has been a system of 君主立憲in Japan since WWII ended and a new Japan Constitution. The Emperor is respected as a symbol of National unity of Japan, yet his Majesty is not excluded from abiding to the new constitution (just like Obama would have to abide to the US Constitution). Does Roger Lin bear a different view in this regard?
大日本帝國憲法是於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公佈,於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而於1947年(昭和22年)5月2日廢止。 為日本基於近代「立憲君主」而制定之首部憲法。在大日本帝國憲法施行期間之日本, 其政體形式為「二元制立憲君主制」,簡稱「二元君主制」。
日本國憲法是於1946年(昭和21年)11月3日公布,於1947年(昭和22年)5月3日施行,為日本現行憲法。在日本國憲法施行後之日本,其政體形式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簡稱「議會君主制」。
日本国憲法改正の上諭文:
朕は、日本國民の總意に基いて、新日本建設の礎が、定まるに至つたことを、深くよろこび、樞密顧問の諮詢及び帝國憲法第七十三條による帝國議會の議決を經た帝國憲法の改正を裁可し、ここにこれを公布せしめる。
御名 御璽
昭和二十一年十一月三日
内閣總理大臣兼外務大臣 吉田茂
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命兩位具有律師身份之美國軍官所撰寫之日本國憲法,表面上看起來是「民定憲法」,然,實際上是裕仁天皇在大日本帝國憲法第73 條架構內,運作而裁可之「欽定憲法」。儘管如此,在美國認同日本國會修訂現行日本國憲法前,日本天皇是不能逾越日本憲法所規定之職權。
法律不溯及既往,乃憲法上之基本原則。依此原則,法律僅能於制訂後向未來生效,不得溯及既往對已完結之事實發生規範效力,原則上,亦不容許國家經由立法對於既已完結之事實,重新給予法律評價。其為包括美國及日本等法治國家所適用之原則。
因此,自大日本帝國憲法於明治23年(1890年)11月29日施行後,至日本國憲法於昭和22年(1947年)5月3日施行前之期間,在立憲君主政體下包括明治、大正及昭和之日本天皇所頒布詔書及所公布之法律,其未經廢止者,當然仍有效力。
裕仁天皇在日本國憲法施行前夕之1947年3月31日,依大日本帝國憲法程序所頒布有關1947年4月25日之第23回眾議院議員選舉之詔書是有效力,足證裕仁天皇於1945年4月1日所頒布有關台灣住民參政權之詔書當然也是有效力。
Article 98
1. This Constitution shall be the supreme law of the nation and no law, ordinance, imperial rescript or their act of government, or part thereof, contrary to the provisions hereof, shall have legal force or validity.
第九十八條
1. 本憲法為國家的最高法規,與本憲法條款相違反的法律、命令、詔敕以及有關國務的其他行為的全部或一部,一律無效。
依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日本國憲法第九十八條-1中所指之法律、命令及詔敕,是指在1947年5月3日新憲法生效後所發布者。日本天皇如是切實遵守日本國憲法,就應承認日本政府已於1945年4月1日,將台灣編入為適用萬國公法之日本國土一部份。
美國總統如是切實遵守美國憲法,就應依從屬於萬國公法之戰爭法,在舊金山和平條約Article 23(a)架構內,親自佔領日本台灣以實現台灣地位正常化。
答覆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福爾摩沙法理建國會 執行長
2011/1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